溫州農行與泰順縣政府攜手 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作者:嘉華環保 來源: 日期:2017/4/2 8:31:23 人氣:29 標簽:
家實行“以獎促治”政策以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支 持了5.9萬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1.1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但是農村環境問題尚未 得到根本扭轉,生活污染與農業污染工業污染并存、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交織、工業及 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等諸多環境問題嚴重危害群眾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農村環境保護 問題依然嚴峻。 對農村環境保護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和新任務。與此同時,國家實行農村土地“三權 分置”,必將加速農村土地流轉,變革傳統農村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國家實施省以下 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如何組織實施屬地污染防治任務,建立行之有效的跨 部門、跨層級協作機制,成為農村環境保護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隨著新型城鎮化過程 不斷推進,農村空心化、農村空間被擠占、資源能源消耗加劇、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愈 加顯現。 針對以上問題和形勢,為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使農村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主要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轉變農村環境治理思路和管理方式,重點做好農村環境治理“五個轉變”。 充分發揮改革紅利,轉變農村環境保護思路。一是農村環境治理方式由以“治”為主, 向“治”“用”“?!毕嘟Y合轉變,實行全過程治理與循環利用相結合的系統治理;二 是農村環境治理主體由政府主導向多元主體共治轉變,形成包括政府、市場、社會組織 以及村民共同參與的治理局面;三是農村環境保護責任主體由以環保部門為主向環保部 門與地方共同負責轉變,重點落實地方屬地責任,推動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四是農村 環境監管模式由被動、粗放監管向主動、信息化監管轉變,利用環境監測網絡、天地一 體化監控平臺、環保大數據、云計算等管理信息系統主動監控;五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由運動式向常態化轉變,由點狀、破碎化向重點區域連片整治轉變,整縣推進,形成規 模效應和質量效應。 二、變革與創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模式,建立以“用”為核心,“治”、“用”、“保 ”有機結合體系。 農村垃圾治理一方面重點圍繞就地消納、減量化和資源化開展,逐步探索農村垃圾分類 回收機制。另一方面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垃圾轉運體系,完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 理”模式和處理工藝,綜合考慮鄉鎮規模、人口密度以及相鄰鎮村距離、地形等,科學 劃分垃圾處理輻射范圍,系統設立垃圾收集點,合理劃定轉運路線。 農村污水治理以推動小流域生態循環模式為突破口,實施全過程污染防治;以構建區域 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減少廢水排放,增強循環利用;以建設人工濕地或生態河道等方 式,加強生態保護,提升小流域環境承載力。同時,重點圍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 與管理共同推動污水治理。一手抓建設,推進符合當地特點的處理技術工藝的集中式污 水處理廠和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建設。一手抓管理,確保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 運行和維護。 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以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生產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實現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 化處理。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有機肥等環保產業,引導村民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 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生態型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推動有機肥、生物藥劑推廣使用,確?;?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使用。 三、推動農村屬地管理和環保機構建設,突出基層環境執法,積極謀劃新型農業經營主 體監管。 農村環境保護應以環保機構垂管為契機,重點加強屬地管理,落實屬地責任,推進責任 制度化、清單化,有效落實環保部門與其他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建立縣級環境保護議 事協調機制,解決縣級環保局上收后的綜合協調問題。提高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推 動鎮村環境保護機構建設,突出基層環境執法。理順部門關系,建立高效協作聯動機制 。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加速土地經營權流轉,使得土地越來越多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 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此同時,會解放更多農村人口,間接推動城鎮化進程。城鎮 化過程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呈現正反饋的關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成為農村環境 保護重點監管細胞。重點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村土地土壤保護與輪作修復, 推動化肥、農藥、農膜等購買、施用、回收全過程管理,明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環境 責任,推動農村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 溫州嘉華環保 銷售熱銷;15088970088
本文網址:http://www.www.wuaga.cc/news/industry/301.html
上一篇: 污水凈化
下一篇: 環境保護部表揚浙江環境監管執法